尚書大傳卷一【唐傳】

尚書大傳卷一【唐傳】

【堯典】

主春者張、昏中、可以穜穀。
主夏者火、昏中、可以穜黍尗。
主秋者虚、昏中、可以穜麥。
主冬者昴、昏中、可以收斂蓋藏。
田獵斷伐、當告乎天子、而天子賦之民。故天子南面而視四星之中,知民之緩急,急則不賦籍,則不舉力役。故曰:敬授人時。此之謂也。

東方者何也。動方也。物之動也。何以謂之春。春、出也。萬物之出也。故曰:東方春也。
南方者何也。任方也。任方者、物之方任。何以謂之夏。夏者、假也。吁荼萬物而養之外也。故曰:南方夏也。
西方者何也。鮮方也。鮮、訊也。訊者、始入之皃。始入者,何以謂之秋。秋者、愁也。愁者、萬物愁而入也。故曰:西方者秋也。
北方者何也。伏方也。萬物之方伏,物之方伏,則何以謂之冬。冬者、中也。中也者、萬物方藏于中也。故曰:北方冬也。
陽盛則吁荼萬物而養之,外也。陰盛則呼吸萬物而藏之,内也。故曰:吁吸也者、陰陽之交接、萬物之終始。

寅餞入日、辯秩西成。傳曰:天子以秋命三公將帥選士厲兵以征不義,決獄訟、斷刑罰、趨收斂、以順天道、以佐秋殺。

辯在朔易,日短。朔、始也。傳曰:天子以冬命三公謹蓋藏,閉門閭、固封竟、入山澤田獵,以順天道,以佐冬固藏也。

孔子對子張曰:男子三十而娶,女子二十而嫁。女二十而通織紝績紡之事,黼黻文章之美。不若是,則上無以孝于舅姑、下無以事夫養子也。舜、父頑母嚚,不見室家之端。故謂之鰥。書曰:有鰥在下、曰虞舜。

否、不也。

堯為天子、丹朱為太子、舜為左右。堯知丹朱之不肖,必將壞其宗廟,滅其社稷,而天下同賊之。故堯推尊舜而尚之,屬諸侯焉。納之大麓之野,烈風雷雨不迷,致之以昭華之玉。

舜漁于靁澤之中。

陶于河濱,販于頓丘,就時負夏。

舜耕于歷山,夢眉與髮等。

舜修五禮五玉三帛。

舜以天德嗣堯,西王母來獻白玉琯 。

正月上日,受終于文祖,在旋機玉衡,以齊七政。旋機者何也?傅曰:旋者、還也。機者、幾也、微也。其變幾微,而所動者大,謂之旋機。是故旋機謂之北極。受、謂舜也。上日、元日。

萬物非天不生,非地不載。非春不動,非夏不長,非秋不收,非冬不藏。故書:煙于六宗。此之謂也。

古者、圭必有冒。言下之必有冒,不敢專達也。天子執冒以朝,諸侯見則覆之,故冒圭者,天子所以與諸侯爲瑞也。諸侯執所受圭以朝于天子。瑞也者、屬也。無過行者,得復其圭以歸其國。有過行者、留其圭。能正行者、復之。三年圭不復,少黜以爵。六年圭不復,少黜以地。九年圭不復,而地畢削。此謂諸侯之朝於天子也。義則見屬,不義則不見屬。

維元祀,巡狩四嶽八伯,壇四奥,沈四海,封十有二山,兆十有二州。樂正定樂名,元祀代泰山,貢兩伯之樂焉,陽伯之樂舞侏離,其歌聲比余謠,名曰:晳陽。

儀伯之樂舞鼚,其歌聲比大謠,名曰;南陽。

中祀大交霍山,貢兩伯之樂焉。夏伯之樂舞謾彧,其歌聲比中謠,名曰:初慮。

羲伯之樂舞將陽,其歌聲比大謠,名曰:朱于。

秋祀柳穀華山,貢兩伯之樂焉。秋伯之樂舞蔡俶其歌聲比小謠,名曰:苓落。

和伯之樂舞玄鶴,其歌聲比中謠,名曰:歸來。

幽都宏山祀,貢兩伯之樂焉。冬伯之樂舞齊落,歌曰:縵縵。并論八音四會,歸假于禰祖、用特。五載一巡守,群后德讓,貢正聲而九族具成,雖禽獸之聲,猶悉關于律。樂者,人性之所自有也。故聖王巡十有二州,觀其風俗,習其性情,因論十有二俗,定以六律、五聲、八音、七始,著其素,蔟以為八,此八伯之事也。分定於五,此五嶽之事也。五聲、天音也。八音、天化也。七始、天統也。

古者巡守以遷廟之主行,出以幣帛皮圭告于祖,遂奉以載于齊車,毎舎奠焉,然後就舎,反必告,奠卒,斂幣玉藏之兩階之閒,蓋貴命也。

五年一朝,王者亦貴得天下之歡心,以事其先王。因助祭以述其職,故分四方諸俟為四輩,輩主一時。

古者諸侯于天子,五年一朝。見其身,述其職。述其職者,述其所職也。

見諸侯,問百年,大師陳詩以觀民風俗,命市納賈以觀民好惡。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。不敬者,削以地。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。不孝者,黜以爵。

變禮易樂者為不從。不從者,君流。改制度衣服為畔。畔者,君討。有功者賞之。書曰:明試以功,車服以庸。

以賢制爵,以庸制祿,故人愼德興功,輕利而重義。

古之帝王、必有命民。民能敬長憐孤、取舎好讓、舉事力者、命于其君。得命、然後得乘飾車騈馬、衣文騈錦。未有命者、不得衣、不得乘。乘衣有罰、庶人木車單馬、衣布帛。

未命為士、車不得有飛軨,不得朱軒。

古者諸侯之於天子也,三年一貢士,天子命與諸侯輔助為政,所以通賢共治,示不獨專,重民之至。大國舉三人,次國舉二人,小國舉一人。一適、謂之攸好德。再適、謂之賢賢。三適、謂之有功。有功者、天子一賜以車服弓矢,再賜以秬鬯,三賜以虎賁百人,號曰:命諸侯。

命諸侯得專征。得專征者,鄰國有臣弑其君,孽代其宗者,弗請于天子,征之而歸其地于天子可也。有不貢士,謂之不率正。不率正者,天子絀之。一不適、謂之過。再不適、謂之敖。三不適、謂之誣。誣者、天子絀之。一絀、少絀以爵、再絀、少絀以地、三絀、而爵地畢。

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,苗民用刑而民興犯漸。唐虞之象刑,上刑赭衣不純,中刑雜屨,下刑墨幪,以居州里而民恥之。

唐虞象刑,犯墨者蒙皁巾,犯劓者赭其衣,犯臏者以墨幪臏處而畫之,犯大辟者布衣無領。

帝猶反側晨興,闢四門,來仁賢。

書曰:三歳考績,三考黜陟幽明。

其訓曰:三歳而小考者,正職而行事也。九歳而大考者,黜無職而賞有功也。其賞有功也,諸俟賜弓矢者,得專征。賜鈇鉞者,得專殺。賜圭瓉者,得為鬯以祭。不得專征者,以兵屬於得專征之國。不得專殺者,以獄屬於得專殺之國。不得賜圭瓉者,資鬯於天子之國,然後祭。

三年一使三公黜陟。

天子三公;一曰:司從公。二曰:司馬公。三曰:司空公。
百姓不親,五品不訓,則責之司從。蠻夷滑夏,寇賊奸宄,則責之司馬。溝瀆雝遏,水為民害,則責之司空。

舜讓于德不怡。

惟刑之謐哉。

堯南撫交阯。

堯時麒麟在郊藪。

堯使契爲田。
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